主页 > imtoken官方地址 > 人民币汇率明细6.7!半个月大跌3000多点,贬值动能从何而来?

人民币汇率明细6.7!半个月大跌3000多点,贬值动能从何而来?

imtoken官方地址 2023-02-28 07:41:42

人民币汇率明细6.7!

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贬值。 5月6日,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6.73,当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00多点。当天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与美元指数快速走强不无关系。同日,美元指数一度站上104,为2002年12月以来的首次。

事实上,今年4月19日以来,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,连续跌破多个水平,半个月内下跌逾3000个基点。

鉴于两年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最低7.1,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还比较稳定。不过,也有观点呼吁,下一步支持汇率要着力施展“真招”,尽快稳增长。货币政策要加快规划增量政策工具,促进有效信贷需求企稳回升。

央行5月6日发布的政策研究文章称,我国已形成一套适合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体系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作用,不断总结和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体系,把握结构性货币工具提供的流动性总量,实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措施。协调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,提振市场主体信心,激发市场增长动能,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实现稳增长目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海外股市仍不平静。 5月6日开盘,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 1.6%,两天内暴跌 1,500 点;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下跌 1.9%;超过 2.5%。此后,美股上涨。截至北京时间23:30,美股三大股指一度翻盘。欧洲主要股指跌幅收窄,法国CAC40指数下跌1.5%,德国DAX指数下跌1.4%,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.4%,欧洲斯托克 50 指数下跌 1.5%。

人民币汇率何时企稳?贬值压力仍有,但幅度可控

受出口压力、中美利差缩小甚至倒挂等内外因素影响,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有进一步贬值压力。但随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,目前外汇市场情绪相对稳定,多数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的概率较低。

瑞银亚洲经济研究总监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涛认为,在过去15个月人民币兑CFETS篮子大幅升值和基本面因素减弱的情况下,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上涨。进一步贬值。但是,在其他汇率不变的情况下,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至6.9的水平只会使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回到100.4的平均水平2021 年的水平。

截至4月29日,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3.24,较年初小幅上涨0.75%。反映了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,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还是很稳定的。

“预计未来几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将进一步走弱,到年底达到6.9。由于近期美元走强以及中国出口和经济走弱,年内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走弱。中国可能会突破7大关,但年底应该会回到7以内。”王涛说。

尽管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,但除央行4月25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外,并无明显“出手”迹象以稳定汇率。从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定价可以看出,汇率的变化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。 5月6日,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前一日下跌660点美金汇率,为2020年11月5日以来最低。

东北证券研报认为,人民币贬值空间可能有限。一是继美国二季度密集加息缩表后,美元指数有望逐步走弱;二是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的实施,预计二季度经济将逐步好转,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有所提升。预计小幅回升;此外,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快速大幅贬值,央行可能会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干预。

货币政策的“下一站”在哪里?推出各类再贷款工具超4400亿元。

鉴于两年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最低7.1,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还是比较稳定的。不过,也有观点呼吁,下一步支持汇率要着力施展“真招”,尽快稳增长。货币政策要加快规划增量政策工具,促进有效信贷需求企稳回升。

王涛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在汇率和其他政策目标之间取得平衡。虽然人民币走弱与经济基本面变化和当前货币政策方向基本一致,但相信央行不会将人民币贬值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。央行会避免市场对人民币的持续单边走势预期美金汇率,因为这会导致金融市场剧烈波动。

招商联金融首席研究员、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告诉券商中国记者,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,表明当前实体经济进一步萎缩。从近期的金融数据和实际调查来看,中国企业和居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问题有加剧的趋势。要高度重视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问题,采取切实措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。从货币政策看,要更加积极主动,主动出力,加大跨周期逆周期调节力度,继续适时落实降准降息,更好发挥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把稳定增长放在更高的优先位置。显眼的位置。

在货币政策总量方面,董锡淼认为,要继续引导市场利率继续下行,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,激发市场主体有效需求。虽然当前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已经处于低位,但市场主体获得感不强,信贷宽松效果有待提升。

“比如,引导5年期LPR的下调,不仅可以降低个人住房贷款的还款成本,进而拉动消费需求;还可以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还款成本,刺激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。”董希淼表示,下一步要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、降低政策利率、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等方式,同步推低1年期和5年以上的LPR。

但鉴于欧美通胀“高烧”,我国也面临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。在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约束下,货币政策总量的进一步宽松面临制约。这也是为什么近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“秀率”高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据统计,4月以来,有关部门陆续宣布推出各类再贷款工具,总规模超过4400亿元。具体包括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、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、1000亿元支持交通、物流、仓储融资的再贷款,新增1000亿元。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。专项再贷款额度等。此外,央行近日还透露,将增加支农小微企业再贷款和民航专项再贷款。

根据央行5月6日发布的政策研究文章,截至2022年3月末,全国再贷款再贴现余额达到2.47万亿元,增加5263亿元元同比。
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确认为,疫情下经济承压,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宽松导向。在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的目标下,货币政策有全面宽松的空间。但由于前期大量政策落地,传统货币政策空间收窄,加之海外紧缩周期对我国央行政策执行的制约,后续是更倾向于结构性工具促进消费,稳定房地产,支持小微、农村和微型企业。科技型企业,保障食品能源的生产、供应和物流将是后续政策的重点。

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,疫情带来的经济停摆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是现金流的影响,社会消费和投资意愿趋于减弱。不过,现在大量的金融政策主要是支持企业加杠杆,但由于市场主体受疫情防控影响没有现金流,加杠杆意愿不高。面对疫情防控,不能指望货币政策包罗万象,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,宏观政策与包括公共卫生政策在内的其他政策的协调联动,应该加强。由于疫情的影响是不对称的,货币政策除了在总量层面上的控制外,还应着重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。